top of page

师恩难忘-那些年导师们教我的那些事

风吹麦浪李健
00:00 / 04:08

      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尤其当研究生选择在自己硕士或博士所学的专业领域内发展。古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遇到一个好导师,会改变你的人生;当然,遇到一个糟糕的导师,也会改变你的人生,只是这两种改变的方向截然相反。

      自2007年9月考取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到现在,算起来我已经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的豪言壮语引导下持续耕耘了14个年头了。特别幸运,这一路走来,我遇到了三位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优秀研究生导师。第一位是我的科研启蒙导师秦启伟教授,也是我硕士第一志愿报考的研究生导师。报考秦老师的研究生要多谢小崔师兄的推荐,小崔师兄真是我的亲师兄,我们本科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硕士研究生又是同一个导师,这种奇妙的缘分一直持续到后来我们都跑到美国去做博后。小崔师兄特别优秀,现在也已经在美国拿到教职荣升PI了。崔师兄当年告诉我,秦老师为人豪爽正派,学术能力突出,对学生也好,能成为他的学生肯定错不了。有了亲师兄的力荐,我斗胆联系了当时已经是“国家杰青”的秦老师,其实当时的我啥也不懂,并不知道“国家杰青”到底是个啥意思,当年觉得秦老师年轻有为、充满人格魅力,关键还高大威猛(至少185cm),很有安全感,如果有幸拜在他门下,这辈子肯定就妥了。很感激,秦老师没有嫌弃我,于是我幸运的上车了。秦老师是海洋分子病毒学、鱼类免疫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现在是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他领导的实验室不仅科研学术水平高,而且实验室文化也相当成熟,目前仍在招兵买马,我强烈推荐立志在这个方向领域发展的老师、同学们去Qin Lab看一看,绝对不会让你失望,而且还会有惊喜。

      在Qin Lab的2年硕士生涯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方向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同时也留下了很多记忆深刻、影响我整个科研生涯的瞬间。其中一个是09年暑假我要转博的时候,慷慨的秦老师给了我这个宝贵的硕博连读机会,但很可惜的是,由于秦老师工作变动要调去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任中科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我不能追随老师继续在海洋分子病毒学这个领域发展。时至今日,我的邮箱还是mvirus008@163.com, 这个邮箱的来历是marine-virus,是当年我被通知录取后屁颠屁颠地第一时间跑去注册的。邮箱名字起的很怪,在后来我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经常被老外argue说你这Email发的信看上去像病毒邮件,我从来都只是笑笑,心里想你们是不会知道当年我的那份赤子之心的。在即将转博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心情

很复杂,秦老师找到我,说了下面几句话影响我到现在,而且还会一直影响下去。他说:你小子脑袋瓜还行,点子比较多,但是做事踏实方面还欠缺,这一点你要向小魏师兄学习,踏实肯干很关键,千万不能太自负。以后去到松阳洲老师实验室,要好好的努力,别让人笑话。这几句话,学生一直不敢忘,现在我也经常告诉我实验室的学生,不要眼高手低,执行力很关键,踏踏实实把事情做仔细了,细节决定成败。秦老师为人正派善良,乐意帮助学生成长,后来我才从博士导师松阳洲教授那里得知,如果没有当年秦老师电话里的一番力荐,我很可能不会得到去松阳洲老师那里读博的宝贵机会。

      告别了Qin Lab,我遇到了改变我人生命运的另一个好导师松阳洲教授。松阳老师是和施一公等世界杰出科学家前后脚回国工作、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松阳老师为人阳光开朗、长的贼帅,关键科研还做的出类拔萃,身材也好、运动能力突出,歌唱的也不错,反正就是浑身散发着光芒的那种男神,全身上下很难找到一点缺点。09年刚回国他就接班老院长徐安龙老师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他完全没有一点架子,与人为善、宽于待人,即便面对那么菜的一个我,他依然很有耐心,就像他的英文名Sunny一样温暖。Sunny衔接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在衰老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其研究处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我上网查了一下两年前BioArt关于他的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器官衰老”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协会衰老和抗衰老科学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科技部“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专项、基金委重点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等基金多项。围绕干细胞多能性调控网络、细胞端粒调控机制、衰老和再生的分子机制开展系列研究。在Nature, Cell, Science, Cell stem cell, Nat Cell Biol, Mol Cel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5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过15000次。2018年H指数为62。Sunny的杰出还远不止这些数据可以体现,在他当生科院院长的6年里,成功吸引了一批杰出的优秀青年加盟中山大学,很多现在已经是中山大学生科院乃至其他学院的中流砥柱,为中山大学的快速发展乃至中国生物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Sunny回国后招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个博士,我受宠若惊,也倍感压力。面对如此优秀的导师,讲的直白点,我觉得我不配。我依然清晰的记得当时他即兴面试我的场景。Sunny:“你做过啥实验”?我:“细胞的免疫荧光,看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骨架的变化”。Sunny:“做这个实验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我:“还好,就是有时候发现绿色荧光强的时候红色通道下也能看到信号,好像串色了”。Sunny:“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可能是两个二抗带的荧光基团的光谱有重叠”?Sunny:“你有没有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我:“……额,换抗体”?Sunny:“如果不换抗体,你有其他办法吗”?我:“……额……”Sunny:“你再好好想一想,你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可能出现问题的原因了吗”?我:“额,对,联系一下工程师,让他过来调一调通道的检测波长,避开交叉重叠区域”。Sunny:“其实解决方案有很多种,你自己去查清楚,我要告诉你的是一定要养成主动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多发散多思考”。我:“明白了,谢谢老师”。Sunny总能在不经意间启发你,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例子。当时我觉得我面试的表现很一般,他应该看不上我,也没敢报太大希望,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告诉我他决定录取我了。那个时刻那个感受我永远记得,就像上帝虽给你关了一扇门但却给你开了一扇窗,反正就是突然间整个人像打了鸡血一般,如果当时天降大雨,我肯定会冲出去淋上一淋。

      后来的故事太多太多,我觉得我可以写连载。Sunny读博士的时候就第一作者发了Nature和Cell,拿过Cell杂志30年最佳30篇文章奖,独立PI后通讯发了Nature等一系列Top文章,奠定了自己在端粒调控机制、衰老和再生领域的地位。当年Sunny觉得我为新建实验室付出了不少心血,作为实验室大师兄肯定要延期毕业了,他于心不忍,就送我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陈俊杰教授那里作为博士交流生访学2年,顺利完成了我的博士毕业论文。遇到Sunny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除了他开挂的科研履历让我深深拜服之外,他还为我的个人未来规划和发展操心。遇到一个好导师,真的要懂得珍惜,非常幸运我

一下子遇到几个好导师,特别感恩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指导和培养,学生也会谨记教诲,把这种培养学生的美德努力传承下去。

      第三个我遇到的好导师就是大名鼎鼎的陈俊杰教授,他的故事我也有很多想要分享的地方。陈老师治学严谨,学术造诣颇深,在DNA损伤修复领域应该是全世界数得着的杰出科学家之一。他培养的学生很多都已经是“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拔尖青年人才,还有很多在国外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独立开展工作,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在陈老师实验室只待了2年,现在回想起来,会后悔当年没有特别认真努力地向如此优秀的师兄师姐们学习更多的本领,当时只是学了点皮毛而已,很是惭愧。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倍加珍惜在陈老实验室的时光,一分一秒都不想浪费,只可惜没有如果。不过,很多师兄师姐也都选择了回国发展,现在我依然可以向优秀的他们学习取经,Better late than never,努力永远不晚!

      再有不到三周就教师节了,写这篇感想是想认真感谢一下曾经培养过我的导师们,饮水思源,师恩难忘。我应该是这三位老师培养的众多学生中比较靠后、还需要更加勤奋努力来报答师恩回馈社会的青年教师,也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有所启发,科研之路很艰辛,不要蹉跎岁月、浪费宝贵时光,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介绍:

      韩欣,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教授,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和转化医学,基因编辑和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方向的研究。代表作包括Science Advances, Angewandte Chemie, Small, Analytical Chemistry, Aging Cel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Han Xin's Lab @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南京中医药大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